世界观点:第一批逃离北上广的人,现在怎么样了?

2023-05-28 18:18:26来源:十点人物志

这里是十点人物志的名人访谈栏目“向少数人提问”。我们将作为发问者,与不同行业、不同领域内的代表人物聊一聊,从他人的观念与经验中,寻找个体力量如何应对复杂世界的答案。

为了更贴近对话者,我们将对话搬入直播间,特推出“向少数人提问”的系列直播。5月18日,我们邀请到了漫画家寂地做客「十点人物志」视频号,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,漂在北上广的年轻人的迷茫与收获。

“向少数人提问”系列下一场直播


(资料图片)

我们请到复旦教授梁永安分享话题:

单身时代,我们该如何相爱

点击下方预约按钮,预约直播,不错过精彩内容

作者 | 水包

十点人物志原创

张爱玲的一句“出名要趁早”,成为众多年轻人追逐梦想路上手捧的圣经。

2004年,寂地的第一部作品《我的路 MY WAY》,凭借着连载时的超高人气推出了单行本,频频获奖。彼时,她才21岁。

2006年,她只身来到北京,住在大望路的一间老旧公寓里。在这里,她实现了儿时的梦想,遇见了人生的挚爱,收获了志同道合的朋友,度过了贫穷却闪闪发光的欢乐时光,承受了时代风潮的馈赠,却也迎来了事业的低谷。

回望来时路,寂地觉得,如果能够重回20岁,她大概会选择更随性、更自由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卷进名利的漩涡中,被工作紧紧束缚。时值纸媒滑坡,事业不可避免地走下坡路,为了“自救”,她选择离开北京。

无数的年轻人挤破了头冲向北上广,为了梦想,为了生存,又或者为了爱情。这股冲劲往往被现实打击得七零八落,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孤独感与挫败感。

作为最早一批逃离北上广的文艺青年,暌违五年,寂地完成了新绘本《不属于我的城市》,通过八个关于梦想、爱情、自由的温情故事,治愈漂在北上广的孤单灵魂。

5月18日,十点人物志通过直播视频连线的方式,将寂地请到直播间,她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,从北漂的窘迫、成名与迷茫,谈到大理的重寻自我之路,或许会给许多正在大城市艰难打拼的年轻人以慰藉与力量。

以下是十点人物志与寂地的直播精彩内容总结。

不属于我的城市,

寻找属于我的路

十点人物志:寂地老师,新书的第一个故事是《渺小的我们》,讲述了青梅竹马的恋人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,懵懂青涩的爱情逐渐消逝在城市的喧嚣浮华中,您能谈谈这个故事的创作契机嘛?

寂地:整本书的创作,最开始就是《渺小的我们》的雏形。创作的过程比较曲折,进行了反反复复的修改,包括我自己也会有强烈的受挫感,“我这个人怎么这么平庸”,感觉过去一直都高估了自己。

直到有一天,因为有些东西没有画好,我躺在地板上哭,突然发现床、书柜、书架、衣柜都很高,用很低的角度去仰视世界,就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,这恰恰是我刚到北京的感觉。当时在北京,或许我有了一些小成就,名声也正盛,但是因为母亲的去世,我其实很悲伤。

小时候,别人都觉得画画是个不正经的事情,是我妈妈一直支持、鼓励我。她并不是想让我成为一个多么了不起的画家,只是因为我小时候好动、脾气大,画画的时候能够平静下来,所以她一直支持我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《渺小的我们》里面就有这方面的折射,当整个世界下起暴雨的时候,我妈不会抱怨,她会带着我在雨里狂奔。虽然两个人都淋湿了,但是特别开心。在回忆这些故事的时候,突然之间《渺小的我们》就冲破了瓶颈期,在一天之内完成了。后来我想进行一些修改,都不尽如人意,其实当你注意力最集中、感情最饱满的时候,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最好的。

构思出了第一个故事之后,我脑子里一直都有“不属于我的城市”的创作概念。它不光是一个城市这么简单,更多的是象征“人聚集的地方”。人聚集的地方就有观点,有我们想要附和的部分,也存在不属于“我”的价值观,不属于“我”想追求的道路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迷失、会不安,也会收获成长,所以就定了这个书名。

十点人物志:您在书里写了不少的爱情故事,这些爱情故事的创作契机是您的亲身经历,还是说是您观察到的普遍现象?

寂地:书里所有的经历都是来源于我自己最真实的生活。

故事《渺小的我们》好像很奇幻,人得到的东西越多就变得越大,所谓的“人变大”其实就是得到名利之后的膨胀感。青梅竹马的恋人丁零零和乙粒粒从小城市搬到巨大的城市,刚来的时候两个人都很轻巧,就拿着一个小行李箱就进去了。几年以后搬出来,所有的东西都膨胀在乙粒粒周围。其实我当时就是深陷囤积癖与膨胀感之中,买很多不需要的东西,忘记了画画的初心。

当一个人把自己看得渺小的时候,他就能得到非常多的自由,也能得到更多的空间;当你膨胀了以后,你的空间就越小,需要更大的房子、更多的钱来承载这个膨胀的自己。当你把这些东西丢掉的时候,你就又获得了自由。

《躺在你身旁》的创作契机是一个真实的事件,它背后也是我多年对生活的疑问。这些年我会觉得社会越来越浮躁,很多时候我都会很不安,因为世界上有许多默默努力工作的人,但是没有人在意他们的死亡、消失。故事里的人物都昼夜颠倒地工作,就像年少时的我和妈妈一样,永远在错过。她去世的时候,我沉浸在事业的成功和名利场中,没能多陪陪她。直到后来我第一本书签售、领奖,我都没有让她陪着我一起,结果就再也没有机会了。

在外人眼里,我好像是个知名作家,但是我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配,真正值得钦佩的是那些每天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这两个故事表面上不同,其实是一个主题,我们在大城市当中迷失,丢失了最深爱的人。

我之前就在想,这本书做出来以后,我特别想把它当成一个礼物送给很多年没有交流的、分散在各地的朋友们,希望能回忆起曾经的相聚时光,想起曾经大家一起寻找着梦想的甜美,哪怕是贫穷的、苦兮兮的时光。

漂在北上广,

像是孤身闯荡魔法世界

十点人物志:2006年到2011年,您在北京生活了5年,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和北京这座城市的缘分与渊源。

寂地:我特别喜欢北京。二十几岁的我,在北京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。疫情的这几年,我常常在想:我最想念世界上哪个地方呢?

结果是,我常常想念北京租的小公寓。

在那里,我谈了恋爱,认识了很多朋友,这也是我的一个出发点。因为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坐过地铁,就觉得地铁是一个特别新奇、令人向往的事物。公寓附近就是地铁1号线,我常常坐着地铁到各个站去,像是公主坟、天安门这类地标性建筑。小时候的记忆里,见识广的父辈们都有一张在天安门前的照片。

当时我每天都可以经过这个地方,这是一种梦寐以求的感觉,就好像一个小孩,他走过了很长的、不开心的童年和青春,突然之间就到了魔法世界。哈利波特到了霍格沃滋,就是我当时在北京的感觉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十点人物志:您刚来北京的时候大概是23岁,那时候应该带着很多美好的期待,雄心勃勃地想要干一番事业,现在重看那个年纪的自己,您有何感受?时隔多年再次回京,您觉得北京有什么变化吗?

寂地:二十几岁的时候是处在一片迷茫当中,不管上天给予你什么,你都不一定真的能够理解。我会觉得那时候我把自己逼得太紧了,相反地,我应该趁着那个年纪尽情地享受人生,多多感受与体验。我希望自己不要那么忙于工作,再多谈点恋爱,这样我可能会走得更淡定、更从容。

我在北京收获了很多,比如说遇见了我的丈夫,又比如年少时独自跑到北京生活,这是很需要勇气的一件事。如果当年没有在北京生活,很多东西我都无法理解。其实不一定是北京,只要是和以前生活过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,你都能学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。

这些年北京也有很大的变化。年轻的时候觉得北京的东西不太好吃,城市特别嘈杂,交通特别混乱。这一次回来,我发现北京的交通更加有规律了,吃的东西也比以前更好吃了,以前我接受不了爆肚蘸麻酱,这一次我就觉得特别好吃。

刚来北京的时候,我很小很浮躁,看不懂北京的大气磅礴的美。这一次,我有时间就在附近的街道巷子里面走走,看到红墙砖瓦,看到北京的天空,这都是我生活在北京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的美景。北京变得更好了,可能我自己也成熟了,所以我当时就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了一句话,“我曾经太年轻,不懂你的美”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刚到北京的那几年,我常常会跑到故宫里面去,那时候人不多,也不用预约。我和朋友在里面走,走累了就找个台阶坐着,甚至躺在台阶上就睡着了,等醒过来再继续走。现在的故宫人山人海,很难再去放松地散步了。

当年很多漫画家聚集在北京,大家都特别穷,不太舍得花钱,也不太可能去住酒店,所以很多人都在我家里打地铺,过着一种很热闹很开心的生活。

有一次漫展,我们20多个人聚在一起,大家都想尝尝全聚德的烤鸭。看到菜单的那一刻,大家都吓坏了,没有人敢点单。我脸皮比较厚,最后就点了一只烤鸭,每个人吃一片。当时我也不在乎服务员的眼光,就记得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。

离开北京的时候,我其实并没有觉得是真的搬离这个地方。就像汪峰的歌一样,北京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。

记得和朋友最后一次去后海散步,我说,我一定要游一次后海,于是我就穿着衣服扑通跳到后海里了。游了一圈,我湿漉漉地上了岸,然后我就离开了北京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十点人物志:您做过这么“疯狂”的事,感觉是一段闪闪发光的回忆。很多时候我们会忽略当下的幸福与满足,尤其是疫情期间,大家都会觉得原来18年、19年已经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。您现在回想起来,也会有这种感受吗?

寂地:那会不会还有更好的呢?

会有的,只是不一定是以我们希望的某一种形式。

我刚来北京的时候,没怎么努力,第一本书就卖了100多万。我当时就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,如果更努力一点,销量过千万、过亿都可以实现。抱着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,我当时就通宵画画,不停地画画。

现在这些“闪闪发光的回忆”,事实上都是我比较后悔的地方,那个时候没有放任自己,没有更随性地去生活,反而被欲望裹挟着不停工作。

五年后,纸媒划坡,销量不停下降,我当时就很受挫。其实回头看,如果是20年前的我幻想未来,我能想到的自己最好的样子,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——踏踏实实地做自己的工作,拥有一些小小的自由,同时割除掉很多虚妄的物欲,避免不必要的社交。

比起曾经高收入高消费的生活来说,我现在生活得更健康,有了很多时间去运动、去阅读,好像没有那么多收入的时候,生活反而变得更好了。

所以说,不要担心,也不要觉得生活不会更好了,其实生活永远都会更好。只是它不一定是我们最开始期望的那种“更好”,是另一种“好”。

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,

还有诗与远方

十点人物志:您2011年就离开了北京,是因为事业遇到了瓶颈期吗?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离开北京的过程吗?

寂地:我觉得那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过程。《不属于我的城市》的创作实际上是我的北京生活经验,但是过了十几年我才把它画了出来。当时离开北京,我是不愿意承认,也不愿意面对现实与内心。

当时我已经无法承受每天连载的工作强度了,伴随着人气和名气的高涨,越来越多的工作也来了,我不知道该拒绝什么,该接受什么。成名太早的话,有些东西还没来得及消化,更多的东西就先汹涌而来,这种感觉其实有点恐怖。

当时我就遇到了员员,我的丈夫。最开始,我们住在北京的小小的公寓里面,热恋期的时候两个人椅子背靠背,成天腻在一起。一段时间以后我的个性就暴露出来了,加上工作的压力,两个人不停地争吵。

从我个人来说,我确实没有在最好的时候把握住命运的馈赠,是时代的狂风把我吹到了风口处,但是我的内心还没有准备好,我的内核也没有建设完整,所以当纸媒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,我的作品没有变得更有力量,我自己都没有思考清楚,还在坚持着最开始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。过了这么多年,我觉得这个迷茫的过程,其实也是特别美好、特别有意思的。

可是搬离北京的时候,我还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一切,所以就假装开心地离开了。

人其实挺有意思的,并不是所有的时候我们都敢于去面对真实的自己,我其实希望能够早一点看清楚自己内心深处真正需要什么。所以我还是决定创作这样一本书,也许会给时而不开心、时而迷茫的人一点治愈。

十点人物志:那您现在在大理的生活开心吗?

寂地:前几天跟另外的朋友聊到这个问题的时候,他们就说,你这人怎么到了大理还这么卷,每天都还那么规律的在创作。

刚到大理的时候,其实和北京的生活差不多,还是通宵画画,拼命工作,只是换了一个更低的房租。在大理,吃的东西很便宜,买不到什么贵的衣服,网购也不方便。

突然间,我就被迫隔断了物欲。一开始我还经常和员员吵架,怪他把我带到这么偏僻的地方,不仅没了事业,还不能像以前一样打扮得光鲜亮丽。现在就像一个大妈,每天都在打扫做饭。

其实隔断一段时间后,我躁动不安的心就平静下来了,转而去享受生活了。我们捡了一条流浪狗,很享受每天去遛狗,后来又收养了猫咪,在院子里面种种草、种种花。

我以前认为,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把花种出来,但是可能是因为大理天气很好,你随意种下一颗种子,不需要怎么管它,到秋天就能开出一片缤纷灿烂。

我突然就想到了在北京的自己,那时候不管我怎么捯饬自己、怎么浇灌自己,其实都没有用,我是不开心的,是枯萎的,总要凋零的。

到了大理以后,我终于生长起来,变得蓬勃了。现在我在大理过得比较规律,还是喜欢锻炼。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,不管在北京,还是大理,又或者是在外旅行,我习惯保持着自己的某一种节奏,这样不管在哪里都是一样的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十点人物志:您提到自己比较喜欢有规律的、有节奏的生活,现代打工人大多数都在重复着两点一线的枯燥的工作与生活,编辑之前出差去厦门就觉得工作没有那么累,但是回到北京后就会觉得非常疲惫,在您看来,到底是北京的什么东西让人觉得如此疲累呢?

寂地:我觉得不是北京,而是你习惯的环境会让你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。其实我在大理待久了,也会觉得很疲惫。最近我经常出来工作,因为每天都能接触到新奇的事情,所以就会比较亢奋。

如果你想在北京也保持某一种亢奋的话,可以让自己去挑战一些曾经没有接触的东西,或者是以前很抗拒的东西。

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都很抗拒直播,但是我觉得尝试一下也好。接触之后,我发现直播并不都是很肤浅或者很吵闹的内容,直播里面也有深度的内容,有真心的交谈,它还帮助我们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。

所以我觉得尝试不一样的东西,不要让自己陷入重复的日常中,比如说旅游,尝试着点没吃过的菜,虽然有踩雷的风险,但是也收获了新奇的体验。当你的生活中不断地有新的体验涌进来,人就会变得开心和亢奋,就会对一切充满活力。

图源微博@寂地

十点人物志:您现在在大理的生活节奏、创作状态是怎样的?

寂地:生活节奏其实也不是那么规律。有时候避免不了加班,但是我可以调节。

比如说,我早上起来就去打坐,冥想15分钟,其实冥想就是静静坐在那里,把意识集中到呼吸上,5分钟、10分钟,你就会处于一个比较平和的状态。

下午,我会锻炼一下身体。抽出时间去冥想和锻炼以后,人会变得更有效率,精神状态也会更好。千万不要为了变美变瘦去锻炼,我是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更舒服而去锻炼,瘦身只是它的附加功效。

我想给大家分享我坚持锻炼的方法。我常常一边锻炼一边给自己“洗脑”。我告诉自己,我超喜欢锻炼的,出汗的感觉真棒。“洗”了1年以后,我就真的喜欢上了锻炼,现在就变成了我的习惯。

坚持锻炼三四个月以后,你会发现身心都舒畅了。越是你不想动、没有精力的时候,你就要试着努力让自己动一动、走一走。

吃饭也是一种锻炼,你放下手机,专心地细嚼慢咽,它会锻炼专注力,也更会让你有饱腹感。我每次长胖都是因为太着急去工作,所以一直不停地把饭往嘴里塞,不知不觉就迟了很多。长胖了以后,我就会提醒自己,慢慢吃。

其实胖瘦无所谓,人的外形也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会让我们的状态更好,生活节奏更舒适。

点“在看”,寻找自己的路‍‍‍‍‍‍‍‍

“向少数人提问”系列下一场直播

我们请到复旦教授梁永安分享话题:

单身时代,我们该如何相爱

点击下方预约按钮,预约直播,不错过精彩内容

关键词:

上一篇:其利断金的原句是什么_其利断金
下一篇:最后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