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马拉松旅行”热度高,城市办赛更狂热|每日热闻

2023-03-23 09:07:46来源:读文字斌仔

每个城市攀比着办马赛,堪称狂热。这种热度可持续吗?着魔似的办赛有意义吗?

现在开始流行起一种新的旅行方式,“马拉松旅行”。每到跑马季,全国各地的马迷四处参赛,为自己的休闲旅游找到一个心灵的依托,让旅行更充实更有乐趣。


【资料图】

跑友数量的飞速增长,马拉松赛事组织也呈井喷式发展。

数据一:3月19日全国马拉松不全统计:

数据二:马拉松赛事井喷发展的时间线

2011年,全国仅22场。

2014年,全国才51场。

2019年,全国1828场。

就这几年的事,突然就爆发了。

看图中招标办赛热情一个比一个高

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人们的健康意识愈加强烈,参加马拉松做为一项全民健身运动,逐步成为一项潮流和时尚。

跑友加圈,分享乐趣。跑友们逐步形成了无数个小跑圈,交流自己的感受:

有人说参加一次马赛,就象过一次节; 有人说跑一次马赛,感受城市的呼吸; 有人说在马拉松,找到坚持与突破意义。

摇号中签,一签难求!随着马拉松热度越来越高,想参加马赛的难度逐步增高。最开始无锡马拉松还要靠送票吸引人参赛,但现在报名中签机率低,能中签是件可炫耀的事。各区马拉松中签一样的困难。

跑一场马,识一座城。异地参赛让人有向往和想象的空间。这也是跑友特别喜欢全国参赛,将马拉松当做旅行的载体。

如此多的跑友加入马拉松活动,各地的马拉松赛事热情彻底被激发。

原来,各城市的办赛初衷:将马拉松当成宣传城市的一张名片。不惜贴钱都要搞。成千上万的参与者,一半以上来自外省市,20—40岁年轻人是主要报名人群,这些人活力十足,他们的到来让城市更有生机。现在不用担心没人,大量的新生力量加入到马拉松队伍。

现在,各城市是将马拉松做为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。进一步刺激体旅融合大市场,将消费这块大蛋糕做大做强。跑步健身是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,国内越来越多的跑者以旅游、观光、健身的心态参与马拉松赛。所以,官方主办,专业赛事公司承办马赛,确保赛事规范有市场活力。比赛收入主要靠两种方式,其一是直接收入,如赞助商、转播费、报名费,当然这里面赞助商是大头;第二种收入是衍生(间接)收入,如酒店住宿、旅游、交通、纪念品、运动装备等。据统计:

1、2019年中国跑者人均花费1.1万元。 2、71%参赛者会去品尝当地美食小吃。3、64%会选择在当地旅游。 4、4、2018年,厦门马拉松经济收益2.91亿5、2018年,无锡马拉松收益1.65亿;6、2021年无锡因为疫情也有1亿收入。 7、2019上海,直接经济收益3.28亿,间接收益11.45亿。

所以,现在各个城市着了魔,争相举办马赛,主要是看到了其中的“含金量”。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,我们的马拉松赛组织经验和规模仍有差距,美国一般每年要有3000多场马拉松。

虽然如此,咱们城市也不能急着攀比。一些小城市不应该想着不断扩大知名度和规模,应该将赛事做为当地的一个传统节日办,重点要在激发群众的健身热情。

赛事过多过密,也有负面影响。各种赛事,往往办成了“千人一面“没特色,而且对出行民生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。象非洲一些国家的长跑运动员,一到跑马季,就常年在中国各大城市去参赛赚钱,一些小地方还以此为噱头,仿佛没个黑人来参赛都不叫马拉松了。举办城市要搞清比赛的目的,二级以上城市可以酌情将规模做大做强,刺激消费市场,三级以下城市建议目标放在提高健身意识上,每年花大把钱去拉人来比赛,是劳民伤财。

“要想认识一座城市,跑步是最好的方式;要想深入这座城市的生活,跑步也是最好的方式“国际田联路跑事务部官员肖恩.琼斯曾经这样说。

既是广告,也是现实。

关键词:

上一篇:西安:电动矿用自卸车批量下线
下一篇:最后一页